记一次未成功的创业

收到 GPT 的鼓舞,我决定在工作之余搞点副业来尝试把握把握新刮起的东风

我当时真的好喜欢 GPT 和其他 LLM,觉得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机会。当然了,现在我也是这么觉得的,只是感觉自己这次可能很难赶上这波风口然后“乘风而去”了

总之,我小小的努力了一把,然后就有了这篇博客和些许教训

兴,起~!

我在2023年十月初,有了很多想法,然后发了一条朋友圈

当时正值我的VTB狂欢(密码kizuna)结束,我自信满满,打算要搞就搞个大的,干脆剑指“国内最大的 GPT 专业交流社区”。画了个思路图,邀请了曾一起创业的小伙伴加入(真的非常感谢他)

既然要搞社区,那么自然需要载体。独立网站或是App自然是最优解,但是碍于成本问题,我打算尝试下最近新起的“QQ频道”(类似于 Discord 或 YY频道)。一方面,它完美契合了我们的诉求——非常有组织性,另一方面,当前QQ频道的市场完全是蓝海,竞争对手很少。。。或者说,压根就没几个人用

我出钱,并每周大概投入 10 小时左右,而另一位小伙伴大概每周投入 45 小时

就这样,一个名为“萤石社区”的创业项目开始了!

思路:定位-运营-流量

我们首先分析了下当前 GPT 群体:

因为我们的模板是一个“专业的技术交流社区”,因此自然是想吸引已经入门正在深度使用的用户。但是观察了现在主流的 GPT 讨论,目前国内整体还处于比较起步的阶段——大部分的交流还主要集中在注册、付费、科学上网等问题。那么我们瞄准下一个阶段,也就是已经入门,“寻找教程和各种资源”的这个阶段,然后服务这部分用户

找准定位后,那么接下来是规划社区的核心部分,也就是QQ频道的运作机制。我们大概规划了三个模块:

  1. 新闻:一方面,作为吸引人的流量入口。另一方面,也作为社区的基本内容基石之一
  2. 资源整理:整理了大量 GPT 相关的资源,包括教程、网站、开发资源等
  3. 交流:作为社区,交流自然必不可少。我们把萤石社区分为“自由交流”和“帖子提问”两种交流方式,方便用户在社区内严肃的进行技术问答

定位和运营解决了,那么接下来是流量部分。我们大概规划了下面三个流量入口:

  1. 在一些自然而然能获得流量的平台产出内容。包括B站、微信公众号、抖音
  2. 策划一些有趣的活动,然后投放广告吸引用户加入社区参与
  3. 对于新闻制作周总结一图流,方便传播


(新闻一图流)

然后我们就按照这个“定位-运营-流量”思路跑了五个月,结果不出意外地……出意外了

失败后的反思

接下来我会总结针对“定位-运营-流量”思路的失败归因和反思。如果你对于互联网感兴趣,也可以停下来来想想这个项目都错在哪里,然后再往下读,看看我们的思路是否一致

定位的问题

首先是定位,大部分的用户群体在我们项目过程中的五个月止步不前——依旧停留在入门阶段,远远没有到需要教程和资源的地步。原因有三:

  1. GPT 或者说 LLM 迭代真的是飞速,令人眼花缭乱。很多东西你还没怎么熟悉,它就已经变了,大部分人跟不上这个节奏,也不想跟
  2. 现在 LLM 太多,远没有到“想找资源和教程深挖某个功能”的地步。万一研究半天后,这个 LLM 在市场竞争中败退了,或者某个功能有了全新的构造方式之前学的研究的全白弄了怎么办?
  3. 国内访问 GPT 困难。能够访问 GPT 就已经不易了,能读懂英文用明白,甚至深入研究更是难上加难

因为以上的原因,大部分人会更倾向于保持观望,止步于入门阶段。而萤石社区却又是主要针对入门后想要进一步研究的用户所准备的,比如新闻和资源整理都是比较偏深度和专业的,没点儿知识储备根本看不了

运营的问题

运营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——持续的为现有用户提供内容。而针对提供内容方面,我们最主要的问题就是——我们俩都缺乏专业性。因此创造出来的内容不能说是平平无奇,只能说的勉强及格

比如新闻,我们创造出的新闻文字稿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完全没办法和主流的LLM媒体相比。同样的,我们的视频、资源整理、教程等都是如此

我们所撰写的新闻,打磨了几天才写了一篇:

目前主流LLM媒体一天能推好几篇的文章:

这就导致了,在内容竞争中我们基本没有什么优势,或者说,劣势很大——即使是已经加入萤石社区的用户,我相信他们也更愿意看外面的比我们优质多的内容

除了内容外,社区的互动和交流因为定位问题人数寥寥可数,根本形不成像样的交流氛围

流量的问题

流量入口也充斥着很多问题

首先是由内容吸引来的自然流量。诚如上面描述那样,我们在内容创作方面可以说是半斤八两,基本上完全没办法因为“内容优质”而获得流量。其次是我们办了一些活动,并且做了一些推广,但是由于定位问题,我们做的活动也是非常偏向已经入门的深度使用用户,尽管投放了许多的广告,但是收效甚微

以下是我们活动以及推广详情:

活动软文:《AI搞笑抽象回复 第一期》

名字 渠道 粉丝/阅读众数 当前状态 联系方式
AI进化论-花生 B站 1.4w 动态3000/条,超20倍 微信
小贺同学8 B站 3.6w 表示/60单价太低,报价30,市场价2倍,已投放 微信
半撇老师 B站 6.2w 报价1k,已投放 微信
神悦AI 微信公众号 300 表示自己新手,但是Open,已投放 微信
AI Pioneer 微信公众号 500-2k 要求1.7k固定预付报价,已投放 微信

而关于社区的载体——QQ频道也天然对于流量有所损耗。它毕竟是一个全新的功能,用户接受度较低,同时也受限于 QQ 本身的渠道——很多人压根不用 QQ

问题总结

一句话来总结就是,我们一次性迎接的挑战太多太多了。在各个环节中是我们交出答卷没有一个是非常有竞争力的,甚至可以说每一个都是减分项。其中的任何一个减分项单拎出来都是不小的挑战,而如果将它们相加一起,最终失败的结果自然也理所当然

我觉得在开始一段创业旅程前,一定要梳理一下哪些条件是顺风,哪些条件是逆风。如果逆风太多,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是否真的能够“顶风前行”

比如这次的萤石社区项目:

  • 顺风:
    1. 我对于 GPT 的专业性
    2. GPT 的潮流
    3. 我熟悉互联网的打法
    4. 蓝海市场
  • 逆风
    1. 当前不成熟的 LLM 市场
    2. 对于内容创作我们缺乏竞争力
    3. 定位了未来市场,需要等待市场前进
    4. QQ频道作为载体的不成熟
    5. QQ作为载体的流量损耗
    6. 技术社区本身的高门槛

同时我也简单归因了下为什么之前 VTB 狂欢可以成功——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顺风和逆风基本相向的环境,我只需要提供些许的“顺风”,小船自然可以悠悠的向前行驶

当顺应潮流时,稍稍的出彩即可脱颖而出。而当顶风前行时,则需要确保能完全顶住逆风的同时还有向前的动力

后续

因此我们决定暂时冷冻这个项目,仅仅做非常基础的维护工作,直到市场发生变化,春暖花开

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,所幸成本不大,共计花费:

  • 人民币 27k (大部分的花费都是支付另一位创业小伙伴的时薪)
  • 200 小时

以上

下个项目见~!

  • 浏览:315
  • 评论:3

发表新的回复


乌鸦 2024年4月7日 上午12:02

虽然失败了不过蛮好的,太多人只想服务并收割小白用户,能愿意服务深度用户已经领先一大截了。

回复

一念成魔 2024年4月2日 下午4:02

继续加油

回复

Ait 2024年4月2日 上午7:20

继续加油

回复